充电宝多少钱(充电宝成本价多少钱)

/ 0评 / 0

充电宝多少钱(充电宝成本价多少钱)

共享充电宝又涨价了,

为什么他们的净利润更低?

我们连收费的自由都没有。

最近由于涨价,共享充电宝频繁上热搜,商圈、医院,每小时收费3-4元,酒吧、夜店高达10元/小时。相比最初1元/小时的费用,增加了10倍。

充电宝多少钱(充电宝成本价多少钱)

而我打开电商平台,搜索充电宝价格——华为10000 mAh充电宝卖99元,小米10000 mAh充电宝卖79元...

也就是说,共享一个充电宝10次的价格,足够再买一个充电宝了。共享充电宝公司能赚的钱太多了。

充电宝多少钱(充电宝成本价多少钱)

而且这也不是共享充电宝的第一次涨价。

2019年共享充电宝1元/小时价格集体上涨,租赁规则改为每半小时充电一次。

2020年底,共享充电宝价格将再次上涨,大多在4元/小时甚至6元/小时,上限为每24小时20元,比之前2元/小时的价格上涨了三四倍。

想必以后共享充电宝的费用有可能涨到15元甚至20元/小时。毕竟没有人能抵挡手机电量不足10%的恐怖和焦虑,所以要为共享充电宝买单。

先圈地,后收割,这个套路真的很熟悉。

可能有人会想,纷纷涨价,共享充电宝企业一定赚了不少钱吧?

根据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中国共享充电宝市场约有2.5亿用户。

即使他们每个人一年只租5次共享充电宝,每次只租1小时,按照4元/小时计算,市场也能产生50亿元的收入。更不用说多种应用的可能性了。

充电宝多少钱(充电宝成本价多少钱)

随着共享充电宝的一再涨价,钱像雪片一样飞进企业的口袋。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某头部共享充电宝企业2019年净利润为1.67亿元,但2020年下滑至7540万,同比下滑54.86%。

反复涨价减少了共享充电宝公司赚的钱。有什么问题?

充电宝多少钱(充电宝成本价多少钱)

一年数十亿的生意,

但是赚不了多少钱。

首先,共享充电宝市场进入门槛太低,人人都能分一杯羹。

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柜都是涉及到物联网的技能,技能门槛比较低。用一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创始人的话来说,“找个机器就大概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而且共享充电宝本身的成本也很低。一个5000mah的充电宝成本大概在30-35元,包含6个充电宝的柜机成本1500元,共享充电宝柜机成本只要1980元。

技能和硬件技术资源网络成本低的时候有无数玩家进入市场。目前全国共有213家共享充电宝企业。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企业自然挣钱少。

其次,共享充电宝的盈利模式过于单一。

共享充电宝公司应该靠什么赚钱?无非就是充电宝租赁费,充电宝售卖费,广告费。

2020年,一家头部共享充电宝企业96.5%的收入来自租赁。2.8%的收入来自部分用户忘记归还充电宝后扣除的押金。只有0.7%的收入来自广告。

充电宝多少钱(充电宝成本价多少钱)

这就解释了共享充电宝企业的营收完整性取决于用户是否愿意租用充电宝。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这个市场的用户增长率实际上是逐年下降的,从2017年的104.9%下降到2020年的15.6%。

租充电宝的人那么多,企业怎么赚钱?

再者,商家要价越来越高,企业不堪重负。

毫无疑问,对于企业来说,共享充电宝铺开越多越好,越快越好,因为这种能力才能获得市场份额,占领市场。所以对商人的掠夺异常激烈。

这种情况下,商家难免有点沾沾自喜。就像班里蜂拥而至的班花,等着哪个仰慕者能给出更好的条件。甚至可以狮子大开口,要价更高——反正不会被企业追捧。

艾瑞发布的报告显示,2017年,商户份额从0到20%不等,2019年高达50%到80%。2020年,某共享充电宝企业支付商家的费用超过20亿元,占其营收的75%。

随着线下准入门槛的进步,企业只能花大价钱支付商家,赚钱成为问题。

充电宝多少钱(充电宝成本价多少钱)

共享充电宝是一个不太值钱的生意。

归根结底,共享充电宝是一个不太值钱的生意。

一方面,其商业模式难以维持。

由于用户缺乏忠诚度,共享充电宝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取胜,只能花高额的入场费来占领市场。但高昂的入场费意味着难以盈利。就像陷入了莫比乌斯圈,企业走不出利润圈。

另一方面,它的发展空是有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智能手机已经解决了电池问题。共享充电宝企业的生存机会有哪些?手机制造商痴迷于提高电池寿命。电池容量方面,主流手机电池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6.6%。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出门可能不再需要给手机充电了。

充电宝多少钱(充电宝成本价多少钱)

而且没有应用任何高科技,不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创新价值。

在一些企业苦于技能,试图为人类发展做长远打算的时候,共享充电宝企业却仅仅依靠几台极低成本的机器在市场上疯狂厮杀,甚至一次次造成“内卷化”,实在令人生厌。

我们需要小心的是这类企业一次又一次的“收割”游戏。

近年来,一些企业使出各种涨价招数。

比如在网上打车,我们本来可以享受各种补贴和奖励,以很低的价格享受打车。现在我们甚至需要支付比线下出租车更高的价格,就可以叫一辆网约车。

比如外卖,谁没经历过20减20的神仙日子?现在一份外卖卖不到低于20元的价格。

当共享充电宝的巨头们也走上涨价的技术资源网络之路时,一直饱受涨价之苦的消费者是会反其道而行之,还是坦然接受?

作者:电商君